巴黎圣母院

很多读者不喜欢埃斯梅拉达,认为是恋爱脑。甚至顺带讨厌作者本人因为塑造了这么一个傻白甜的角色,认为这是男性作者对女性的刻板化印象,推出雨果物化女性自我yy的结论。但是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是15世纪的法国,是一个由波旁家族统治的封建专制国家,距离法国大革命大概还有300年左右(中国此时是明朝),此时的法国人民民智未开,愚昧程度不亚于鲁迅笔下民国时期的国民,而女性就更是弱势群体,在当时的制度下教育资源、经济分配权利等一切重要的资源都倾向于男性,今天的社会男女可以在同一间教室里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一同参加考试做着一样的试卷,毕业后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去应聘想要的工作而不用留在家里相夫教子……这些在15世纪的法国几乎是天方夜谭,封建制度的压迫也是导致隐修女悲剧的原因:原本她是一位乐师的女儿,其父亲还曾经在王上面前表演过,当时被称为“小贵族”、“市民”那一类生活条件还不错,但是随着她父亲去世一切都变了,母亲和她去投奔兄弟家,屋漏偏逢连夜雨哥哥也逝世,从此她们彻底断了经济来源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女性没有受到教育也不鼓励她们受教育,没有赖以生存的技能自然不得不依附男性,并且最好是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男性,这也是为什么贵族小姐们、埃斯梅拉达们,无论底层女性还是贵族女性心甘情愿被弗比斯这样的渣男PUA,甚至她们之间相互攀比嫉妒伤害,并且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贵族小姐歧视埃斯梅拉达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卖艺女郎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埃斯梅拉达也认为弗比斯是英俊贵公子是太阳般耀眼的存在,自己宁愿当个小妾卑微的伺候他。没有人意识到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畸形价值观,像隐修女这样家道中落滑入底层的女性除了乘年轻以色侍人,其他的生路都被堵死了,她们失去了身为人的权利尊严,社会却反过来带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可怜人,唾弃她们辱骂她们,说她们愚笨肮脏下流,讽刺的是贵族们所做的肮脏事不比“贱民”们干净多少甚至更龌龊邪恶,但是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地位身份,也许是因为他们漂亮的衣服,标致的五官,大家却出奇宽容的,文人为他们写下赞美诗,史官将其事迹编撰进史书(当然是正面的)为后人传唱。雨果也许是为了让大众看得清楚避免三观跟五官跑,用强烈反差来塑造巴黎圣母院的这些角色,从写作技法上来看也是为了加强戏剧冲突,吸引读者往下看,毕竟那时大部分人还只会写才子佳人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生活的年代(虽然直到今天大部分作品还是帅哥靓女,恼)。例如丑得人神共弃的卡西莫多拥有如孩童般纯良的灵魂但也因此在前期他对副主教的命令不加判断听之任之替他做恶、知识渊博的技术宅男克洛德性格偏执阴郁、受过良好教育象征正义的帅气卫队长弗比斯个性恶劣玩弄女性,诗人甘果瓦有知识有文化谈哲学谈拉丁文但是性格懦弱在危急关头秒怂,以及约翰他是象征进步大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嘲讽昏庸的官员但是他又是个街溜子和弗比斯打成一片吃喝嫖赌样样精通。雨果用笔剖析着这个社会,描写这些在命运漩涡里挣扎的男男女女,帮助读者剥开重重迷雾观测到事物的本质。

相关